查看原文
其他

十五年前的相遇,十五年后的感谢!

合肥工业大学团委 合肥工业大学团委 2022-08-08

十五年,时光匆匆,日月如梭

十五年,物是人非,日新月异

你是否还记得

十五年前的自己是什么模样?

你又是否幻想过

能够与十五年前的挚友重逢?

今天,我们来为大家讲述一个关于重逢的故事。


01

2020年9月24日,在团委官方微博的后台消息中,收到了一则名为《寻找13位合工大大学生志愿者:15年前,大山深处的孩子与合工大的美丽故事》的寻人启事。寻人启事被转发到运营群里,一时感动了不少参与运营的同学。

寻人信息的发布者是安徽省霍山县戴家河初中2006届学生周承宗,他在寻人启事中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02

2005年的暑假,合肥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的13名大学生志愿者,来到了大山深处的安徽省霍山县戴家河初中开展暑期支教实践活动。在通信还并不发达的那个年代,这13位亲切的大哥哥、大姐姐为懵懂的孩子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用知识、游戏、科技,带他们认识了大山以外缤纷的世界:为孩子们演示化学实验,给孩子们举办篮球比赛,教孩子们下国际象棋、打太极拳,用笔记本电脑放映电影,用互联网企业家的故事激励孩子们成长……十多天的朝夕相处,这些大哥哥大姐姐已经走进了孩子们的心里,成为了孩子们的“眼睛”——带着他们的思绪飞跃重峦叠嶂,看见更遥远的世界。那个夏天成了这个偏远山村的初中学生们终生难忘的日子,更在这些孩子心底种下了希望的种子。

珍贵的萍水相逢却总要匆匆别离,转眼间,分别的日子又到了。这一天,孩子们难以压抑内心的离愁别绪,与来自天南地北的13位大学生依依惜别。因为彼此比谁都清楚,这次一别,此去经年,再难相见。

支教队伍与孩子们的关系并不止步于简单的教与学,他们的大爱早已逾越了书本的字里行间,成为了彼此的一份牵挂。

令人痛心的是,支教队伍离开后不久,霍山县便发生了洪灾。在那个基础设施还不太完善,通信技术、救援技术还并不太发达的2005年,洪灾让这个偏远的小乡村变得满目疮痍。影像资料鲜有留存,但互联网的文字记忆还存在着……如今看来,依然触目惊心。



(2005年对霍邱县洪水自然灾害的报道)

得知消息后,这群可爱的支教大学生们挂念起了山里的孩子。几经商榷,他们决定在合工大的校园里组织募捐,为山区的孩子们送去温暖。在感人的师生情谊下,工大人纷纷慷慨解囊,为灾区奉献出自己的一份温暖。隆冬腊月,支教队伍的其中一位志愿者驱车一百多公里,亲自为戴家河初中的孩子们送去了募集到的善款和物资。善款成为奖学金,用来勉励洪灾里依然认真学习的孩子们;学校教职工捐赠的衣物,满含着他们的大爱,在刺骨寒风中温暖着孩子们;作为化学与化工学院的学子,他们还为孩子们捐赠了一批化学实验器材与药品,他们希望用化学反应的奇妙,为山里的孩子们插上了梦想和未来的翅膀。

令人惋惜的是,即便他们彼此心中依然挂念,但受阻于通讯,短暂的师生情谊戛然而止。毕业后,这十几名大学生志愿者们奔向天南地北,他们不知道,那些十几岁的小孩子们,依然清晰地记得他们的脸庞。十几天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孩子们播种下沐浴他们一生的阳光。


03

本以为,这段师生之情就此结束了。可是谁都未曾设想,他们竟会在15年后得以重逢。这一切,还得益于这个数字时代。2020年9月23日,当年大学生志愿者在戴家河中学支教的一则短视频进入了大家的视野中,也就是大家在推文开头所见到的感人视频。视频被转发到戴家河初中的同学群里后,瞬间勾起了大家童年的回忆。


“十五年过去了,我们早已将当年的这件事情封存到记忆的匣子中。这个视频的出现,瞬间又把我们记忆的匣子打开了。”周承宗是当年的一位学生,也是这次寻人活动的发起人之一。他回忆道,最有感触的并非是十五年后的重逢,而是当自己从当初的懵懂少年长大成人,才更明白当年支教团队的这群志愿者远赴山区,在真正艰苦的条件下不求回报,甚至在离开后依然慷慨解囊,这份感情是多么的纯粹与珍贵。

于是,怀着这份十五年后的报恩之心,06届戴家河中学的同学们决定用自己手头上仅有的视频资料和依稀的记忆,尝试寻找当年的这十几位志愿者,发起一次“跨越15年的寻人活动”。


合肥工业大学团委接收到寻人信息后,迅速向学校相关部门反映,希望能借助校内力量寻找当年的支教队伍成员。不到一天时间,我们便收到了与支教队伍成员成功联系的好消息。让我们一起期待这场跨越15年的会面!


04

至此,寻人活动接近尾声,但合肥工业大学莘莘学子的支教活动从未停止。学校每年广泛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少学生自发组建支教队伍,到国家中西部或其他基础教育薄弱的贫困地区,开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自护教育、素质拓展等。2019年针对安徽省灵璧县十所中小学实施的“十百千”大学生支教计划,更是吸引了百余名大学生志愿者积极参与,对接了上千名中小学生。丰富的支教活动为孩子们带来有趣的暑期生活,在帮助他们开阔人生视野、树立人生理想的同时也为当地教育扶贫“造血”。 

此外,学校积极组建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赴广西、贵州等地开展支教扶贫工作,自2013年起,已累计选派76名志愿者。通过一届又一届连续不断的努力,支教团搭建起合肥工业大学在校师生、校友、社会爱心人士与服务地学校师生的桥梁,累计帮扶当地贫困学生近三千名,筹集奖助学金近十万元、各种物资上百万元。当问及为什么要参加研究生支教团,他们回答:“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

短暂的支教时光,深刻地影响着孩子们的一生。志愿者们不仅传授知识,更开拓了孩子们的眼界和视野,鼓励他们走上追梦筑梦的道路。正因为有了梦想,他们走出大山,走向未来。有的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有的成为了一名守卫边疆的军人,有的成为了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他们都在自己热爱的行业闪闪发光。

多年来,合肥工业大学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能力卓越,自觉服务国家的新时代人才。“好儿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奋斗无悔”,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奉献中绽放青春风采,彰显了工大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我们相信,一代代传承的志愿支教,年复一年的“三下乡”社会实践,将持续不断地为偏远地区的孩子们带去先进的思维和拼搏的勇气,激励着他们不懈努力,追逐梦想,回报祖国。

愿工大学子们能够继续

以真心对待每一次支教

每一次志愿服务

每一次奉献社会的机会

为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贡献青春力量!

文章 |张龙欣

排版 | 洪雯

图片来源 | 周承宗 研究生支教团

责任编辑 | 张龙欣

往期精彩

点亮在看,给支教老师们点个赞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